国务院发话了:对符合规划条件和准入资质的社会办医不得以任何理由限制!而且,对社会办医实行一站受理、并联审批、网上审批,连锁经营医疗机构可由总部统一办理工商注册登记——只办一张证的日子终于来了!

 

3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支持社会办医和健康旅游发展的措施,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健康需求。

 

这也是近年密集出台的关于社会资本办医诸项政策中,级别最高的一次。

 

▍三项措施全力支持社会办医

 

根据会议内容,三项措施将快速推进社会办医:

 

一要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全科诊所和独立设置的医学检验、康复护理等专业机构,促进有实力的社会办中医诊所、门诊部等跨省市连锁经营。吸引境外投资者合资合作兴办高水平医疗机构。

 

二要对社会办医实行一站受理、并联审批、网上审批。连锁经营医疗机构可由总部统一办理工商注册登记。对符合规划条件和准入资质的社会办医不得以任何理由限制,个体诊所设置不受规划布局限制。实行医师区域注册,促进有序流动和多点执业。

 

三要围绕提高社会办医服务质量,探索包容而有效的审慎监管方式。严厉打击租借执业证照开业、承包科室、虚假广告、非法行医等违法违规行为。

 

会议提出,要促进健康、旅游、养老等深度融合,引导社会资本投入,鼓励开发高端医疗、中医保健、康复疗养、休闲养生等产品,加快培育和发展健康旅游市场。

 

同时明确了 “全科诊所、独立设置的医学检验、康复护理等专业机构”为社会资本进入的重点领域,并提出“促进有实力的社会办中医诊所、门诊部等跨省市连锁经营”。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会议提出,要围绕提高社会办医服务质量,在放宽准入的前提下,对租借执业证照开业、承包科室、虚假广告、非法行医等“老问题”提出“探索包容而有效的审慎监管方式”,并再次明确对社会办医实行一站受理、并联审批、网上审批。

 

▍非公医疗逆袭

 

公开数据显示,2006到2015年,中国的民营医院数量从4150家增加到14518家,10年间数量增长了10368家,年均复合增长率13.3%,民营医院总数已超过公立医院,占到全国医院总数的52.7%。

 

但另一方面,2005年只有公立医院数量五分之一的民营医院,诊疗人次占总量的4.8%;而2015年数量超过公立医院的民营医院,诊疗人次只占总量的12.0%——民营医院的服务能力相比10年前不升反降。

 

在国家不断开放非公医疗准入门槛的背景下,社会资本进入这一领域面临更多的是核心人才和相关“留人”政策是否到位。

 

“我们最开始拿出大笔资金收购民营医院,后来发现其实公立医院的人才、当地百姓的信赖程度等这些因素对一家医院经营的成功是最关键的因素。”国内某知名集团的医院收购业务负责人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曾透露。

 

实际上,在目前平均8~10年的医院投资回报周期内,社会化资本必须要面对的问题是,如果投资一家公立医院,在拿到核心的医生资源和医保对接等核心元素后,如何熬过不能分红的漫长周期和资金被大量占用的冰冻期;如果为了规避这些问题,一家民营医院看上去可能是个更现实的选择,但核心的医生资源和医保报销问题又能怎么解决?

 

而对中国医改的整体设计而言,伴随新医改进入第八个年头,核心的公立医院改革终于开始出现松动迹象,被认为最可能从外部盘活和撬动公立医院改革的民营医院必须完成从外部松动医疗市场坚冰的逆袭。

 

而在国家层面,近两年对这一变革的支持也不断发出。

 

2016年8月,国家卫计委印发《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2016~2020年)》,称将严格调控公立医院总体规模和单体规模,取消对社会办医疗机构数量和地点限制等。

 

同年10月发布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支持创造优化多元办医格局,提出进一步优化政策环境,优先支持社会力量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推进和实现非营利性民营医院与公立医院同等待遇。

 

近期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更是提出多项发展指标,包括到2020年,社会办医院床位占医院床位总数的比重将由2015年的19.4%提升至30%以上。

 

今年4月1日开始实施的新版《医师执业注册管理办法》也提出,促进医生自由流动,医生有望从单位人转为自由人。

 

3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对符合规划条件和准入资质的社会办医不得以任何理由限制,个体诊所设置不受规划布局限制。

 

业内人士指出,引入社会资本办医,将有利于促进民营资本参与公立医院体制改革,并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带来公立医院的并购浪潮。

 

国泰君安认为,民营医疗将是未来3年至5年持续性的主题,在大型医疗集团逐渐成形,中小医院快速扩张的过程中,具有资源优势的公司将会成为胜出者。



转载自: 赛柏蓝微信号


如果你的企业员工大量流失,一定是你的管理人员、你的中层管理出了问题。


不信可以自己做一个实验,打电话给公司离职超过3个月以上的比较优秀的一批员工。你可以以朋友的身份很真诚地请教一个问题:“当初你离开公司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你会意外发现,80%以上的人会告诉你:“老板,我现在可以告诉你了,当初我离开公司的真正原因不是那个辞职报告上写的什么家庭原因、个人原因, 都是借口,真实原因是我和我的直属上司合不来,不是他看我不顺眼,就是我看他不顺眼。”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在管理过程当中,70%的明星员工都是被平庸的经理折磨走的。所以决定一个人能不能取得卓越成绩的最大影响因素来自于他的直接上司。一个人在一个岗位上要取得最佳成绩,有一个最基本的效应叫“经理效应”。


一个人要想取得成绩有三个基本因素:


第一,优势


他要具备相应的优势。在一件事上他要有他的优势,这叫天赋,后文会详细地讲解,这是人才的一种识别选拔的观念。人是否能取得卓越成绩,跟他的天赋是有关系 的。丑小鸭可以变天鹅,但前提是它必须是一个天鹅蛋,鸭蛋是怎么都孵不出天鹅的。所以他本身首先得是一颗好种子。


第二,匹配


他的优势要和他的工作岗位是匹配的。即拥有的优势、天赋要和工作需求匹配。让身高超过米的姚明去练体操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


第三,优秀的上级


一个优秀的上级管理者其实就像催化剂,它不是内因但它是一个重要的推动力量。


运动员也是一样的,除了有天赋,能匹配,还需要有一个优秀的教练,挖掘他、培养他。所以我们会发现:


一个优秀运动员背后都有一个优秀的教练;

一个优秀演员背后都有一个优秀的经纪团队;

一支优秀球队背后都拥有一个优秀的教练;

一个成功男人背后都有一个伟大的女人;

一个优秀孩子背后都有一位伟大的母亲…


所以一个优秀的上级领导是一个重要的推动因素,因而,我们把他称为“催化剂”。



对一个人最大的影响、对一个团队最大的影响往往来自于这个团队的直接上司,他才是一个组织环境、文化核心决策的决定因素;他才是决定一个团队的状态、员工敬业的最核心的影响要素。一个部门换一个领导结果可能完全不一样,同样一批员工,但是所做出的成绩却可能截然相反。


中国男足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中国几代人努力了那么多年,却始终进不了世界杯,后来换了个米卢当教练,他来了之后就说了一句话:“快乐足球,态度决定一切。”其实就是对球员进行状态的调整、氛围的调整、环境的调整,却带来了不同的结果。



在企业里面,很多员工在工作的过程中会提出各种各样的意见:“我们这边任务太重了,加班太多了,补贴不够啊,为什么一定要这样做……”会有很多的问题。


在这个时候,谁能第一时间来处理?——就是员工的直接上司,他的一句话就能解决所有问题。假如这个领导当时没有处理好问题的话,那么这个队伍的士气、能力、战斗 力都会迅速下降。


团队合作当中人与人之间也会有各种摩擦,谁能第一时间化解矛盾?


员工有情绪和抱怨时,谁能第一时间疏导?

员工有意见时,他第一时间会向谁提出来?

员工有好的改善建议时,他第一时间会告诉谁?

员工出现错误时,谁能第一时间就发现并处理?

员工心态有问题时,谁能第一时间及时调整?

员工违规时,谁能第一时间发现并制止?


……


——就是中层管理!


老板永远都是最后一个知道坏消息的人。当一件事情反映到老板这里来处理的时候,往往已经闹得不可开交,难以收场了。


所以当我们理解这一点以后就知道,其实在组织管理当中,中层管理是一个关键的核心环节,带组织、带管理、带团队的核心重点,来自于核心的中层管理队伍,这是管理的关键点。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


中层管理队伍做好了,那整个队伍就能够做起来,如果中层管理出了问题,只调整员工效果不会太明显。


一个好的中层管理能够去发挥员工的优势,给他的员工相应的、匹配 的环境,同时能够做催化剂,促进员工发挥出他的价值。这才是一个好的、优秀的中层管理会做的事情。


同样地,当一个员工持续取得好成绩,我们应该知道,他的背后一定有一个默默付出的好上级、好领导。


中层管理定生死!

中层管理是关键!

中层管理是组织的脊梁!

中层管理是组织发展壮大的基础!


每一个希望企业迅速壮大的企业家都必须高度重视中层管理队伍的培养,将其作为管理的最核心的工作来对待。否则企业无法持续经营,无法基业长青!



来源:本文转载自管理晨读




销售路艰辛,四体不勤的人根本不可能成为一个成功的“销售”,但凡真正开始销售业绩很好,最后却死掉的人,都是因为思维上的懒惰。


一天朋友问我:你接触过许许多多的销售精英与成功人士,你觉得他们成功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我说:勤奋。他继续问:还有呢?我说:没有了,只有勤奋。他笑了,似乎觉得我的答案太过简单。


我所见过的所有的销售精英,没有一个是不勤奋的。我所说的勤奋分两种,一种是肢体勤奋,这个很明显,从他的工作时间、效率就可以看得出。(我不详细阐述并不是因为不重要,而是它的重要性太明显了。)另一种勤奋是思维上的勤奋。


销售路艰辛,四体不勤的人根本不可能成为一个成功的“销售”,但凡真正开始销售业绩很好,最后却死掉的人,都是因为思维上的懒惰。


但很多人往往会忽略思维上的勤奋,并拼命靠肢体上的勤奋来弥补。举个例子,凡是在同一件事情上犯两次以上错误的人,以及有拖延症的人,都是典型的思维懒惰。


一、思维懒惰,就是不愿意把客户说的每一句话都想透彻。


销售员在谈单时,必须反复思考客户所说的每一句话,仔细掂量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只有掌握足够的基础信息,梳理出清晰的脉络,抓住问题的中心点,做充分的报价准备,才能一举将客户谈下。


二、思维懒惰,就是谈不下单也不愿意思考问题。


明明客户很喜欢公司的产品,价格也很有优势,但却迟迟不下单。是客户还在对比其他厂家的产品,还是现有的制度、方法和逻辑哪里出现漏洞?根源是什么?并设立相应的防范机制,避免同样的问题发生。


三、思维懒惰,就是思维惯性。


当别人提出反对意见或挑战时,是否不假思索就反驳?或者你已经学会了谦卑的姿态,习惯性地接受/忽略?对反对意见或挑战的分析,不仅需要套用在自己的逻辑框架下分析,还应尝试打破自己的逻辑框架,尝试用对方的逻辑框架来思考,分析其逻辑的合理和矛盾之处。重构逻辑框架(俗称毁三观)的过程十分复杂,你要尝试去理解一些“不合理”的事情。但它会让你的逻辑框架更明确,更牢固。打破惯性思维,就是思维的自我检修。


四、思维懒惰,就是放弃独立思考


对“权威信息”不加甄别地采纳,放任自己的思维被引导,这是最危险的情况。原本不应在本文中涉及针对某方的批判,但不得不提出,中国的教育方式在彻底摧毁我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它固然在教给我们技能,但同时在弱化我们学习其他知识的能力。独立思考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迷茫。


五、思维懒惰,就是没有格局观。


人们常说的要做正确的事、不要做好事,就是强调要有格局观。格局是从眼前的事情跳出来,把时间和空间的坐标轴拉长,从历史的角度、全局的范围来分析问题,特定的做法从长远角度,对整个局势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更多销售技巧请在微信添加“销售总监”,没有格局观的人,通常会用自己那点可怜的道德(无论是职业道德还是社会道德)来做伪装。


六、思维懒惰,就是固守旧习。


如果你觉得自己不够创新,或者别人觉得你不够创新,那么你就是在固守旧习。


七、思维懒惰,就是对知识漏洞的容忍。


遇到自己不懂的事情,自欺欺人地蒙混过去,这种状态有另一个说法叫丧失好奇心,或者不好学。


解决以上所有问题的方法就涉及勤奋的第三层概念,它的界限比较模糊,既属于体力,又属于思维,叫专注。我认为能够专注的人不存在能力上的不足。甚至可以讲,一个人能够取得的成就取决于他的专注程度,因为专注所产生的能量简直太强大了,举个极端的例子,N个一分钟累加的效应可能永远都达不到一个专注的10分钟创造的效应。专注是思维勤奋的一种状态,同时也非常耗费体力。


本文来源于销售网



       

一个城里的孩子移居到了乡下,从一个农民那里花了100美元要买一头驴,这个农民接过钱同意第二天把驴牵给他。第二天农民来找男孩,说驴子死了,钱也花光没法退了。男孩就让农民把那头死驴给了他。


  几天后,农民遇到了男孩,问他是如何处置死驴的。


  男孩说:“我举办了一次幸运抽奖,并把那头驴作为奖品,我卖出了500张彩票,每张2美元。”多年后,长大男孩成了一家大公司的总裁。


  启示:在分析与综合的思维过程中,如果伴随着合理想象与创造性思维,人们的认识能力就会得到进一步的发挥,认识的成果甚至是惊人的。


  男孩花了100美元买了一头死驴,应该说十分倒霉,但他没有简单处理了事,而是打破常规,从人们急于中奖的心理出发,将驴作为奖品举办幸运抽奖,用创造性思维处置了死驴,并得到了1000美元。如果这个男孩墨守成规,不积极主动进行创造性思考,而且每每遇事如此的话,也许世界上就少了一个当总裁的人才了。